河北港口集团:真情助学暖人心 精准扶贫解民困

    金秋时节,河北省北部坝上地区已是寒气袭人,在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黄土坎乡海字村一个待建厂房内,一股股爱的暖流却涌进每一名参与者的心中。这是在围场县域内第一次由河北港口集团驻村工作组开展的“一帮一”精准捐资助学活动,无论是求助方还是资助方,都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

    求助方—我贫困,但是我进取

    自今年3月份集团驻海字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发现部分贫困家庭维持孩子的学业成为全家最大的经济负担,很多孩子过早地离开了学校,用幼小的身躯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与优秀学校擦肩而过,他们中有的父母残疾,没有生活来源;有的父母双亡,和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有的父母身染重病丧失劳动能力……

    面对困难和人生变故,这些孩子承受了更多的生命之重,贫穷、匮乏、孤独,让这些孩子更早地接触到了命运的考验。落后还是进取,意志消沉还是发愤图强,透过孩子们一双双渴望学习深造放飞梦想的眼睛,可以看出这些贫寒学子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向命运和困难挑战!

    资助方—我有爱,所以我付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时代发展,教育为先。集团公司驻海字村工作组在同情中思索着,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尽快帮助这些即将失学的孩子呢?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几次商量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采用最具人性化的“一帮一”帮扶资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资助方不仅提供经济支持,还可以和受助学生结识,长期联络交流。可是,到哪里寻找资助方? 他们想到了人们十分关注且传播迅速的微信平台。为了让“一帮一”捐资助学活动真正帮助那到些最需要帮助的孩子,驻海字村工作组成员多次走访贫困家庭,通过大量调查核实,从全村200多名学生中挑选5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同时向社会上发出了《“一帮一”爱心捐资助学倡议书》。短短一个月时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家庭,集团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工作组倡议,通过工作组交流平台提出希望捐资助学的愿望,一颗颗爱心裹挟着温暖飞向承德围场县大山深处的人家。

    海字村的一所待建厂房在感恩和惜福的氛围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功能。14名小学生、8名初中生、6名高中生在长辈的陪同下详细阅读着《“一帮一”捐资助学协议书》中明确的学生职责——履行学生义务、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尊重师长、孝敬老人,按时向捐助方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在校表现。来自秦皇岛市各界的爱心团队和秦港六公司、铁运公司及港口设计院的爱心人士也在详细了解着协议书中他们的职责——每年向贫困学生提供1000至2000元的助学款,直至该学生小学、初中、高中毕业。

    当一份份捐资助学协议书签写上资助方和受助方名字时,一个孩子激动地说:“我一定牢记恩情,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将来如果我有能力了也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有一位资助者用一句大实话对这一行为做了最好的总结:穷啥不能穷教育,帮人就要帮到底!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容和懂得感恩的心,工作组成员心里暖融融的,他们给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给孩子们撑起了希望。透过爱心助学这个窗口,可以看出集团驻海字村工作组用实际行动折射出的精准扶贫工作理念。

【责任编辑:白泽豪】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67562054
  • 河北日报广告热线(刊登声明):0311-67563500 燕赵都市报广告热线:0311-67563200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