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企创新

让技术创新在产线开花结果

2021-12-03 15:06:5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技术创新就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制约产线和产品发展的枷锁,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万贺利”

从“河钢-昆士兰可持续钢铁创新中心”访学归来一年有余,看到科研成果在产线已经转化为生产技术和高端产品,让我更加坚定用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信心和决心。我将倍加珍惜企业为提供的科研平台,坚持在钒钛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研发道路上走下去,让技术在产线上开花结果。

钒和钛是国家稀缺的战略资源,在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大学时期的我怀揣着赤子报国的梦想,选择了沈阳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经过数年的勤学苦读,2012年6月,我又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研究生学位。毕业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在相关领域施展抱负,河钢承钢作为钒钛钢铁产业化先导企业,深深吸引了我。

2012年8月份,我进入河钢承钢正式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企业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未知而充满了挑战的,在熟悉企业关键生产工序后,我意外收到了前往炼铁工序工作的通知。顿时,我感觉自己专攻钒钛的满腔热忱,被劈头盖脸的一盆冷水浇得里外全凉。我立即找到负责此事的领导进行了一番诚恳的交流,表明了自己从事钒钛研究的决心。当时的人事科长客观地帮我分析了形势:“目前,炼铁工序是公司最关键和热门的工序,待遇和环境都是公司内最好的;钒钛产业还在发展,公司钒钛老厂区设施陈旧即将停产,新厂区还处于试生产阶段,你如果去那实习并不轻松呀。”我谢绝了公司的妥善安排,决定到生产环境更加艰苦的太平庄老钒厂报到。

初到老钒厂时,我才清醒地看见了梦想和现实的距离:简陋的设施,老旧的设备,几乎全部靠人力掺混、搬运的产线……更关键的是,这个产线只有钒酸铵产品,而且应用的是完完全全的化工工艺技术,我所学的钛材料制造根本没有用武之地。那段日子,我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要乘坐第一班公交车,历时1个多钟头到达太平庄,每天跟同事们一起进行混料和包装作业,晚上再拖着疲惫的身体搭乘公交车返回,熬夜将产线工艺进行梳理和总结,常常因劳累趴在书桌上就睡着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半年多产线的学习和积累,掌握了五氧化钒工艺,从钛材料研究生转型为钒产线的技术人员。2013年,河钢承钢新钒厂逐渐步入正常生产,在这个自主设计建设的产线上,各流程工艺消缺给了我发挥技术专长的机会。那一年,我对成品作业区以外的全部工艺都进行了梳理,认识了许多朴实、创新和进步的工友,激发了我从事产线技术研究的热情。当时的公司领导全力支撑技术革新,在产线改造上要设备给设备、要资金给资金、要人员给人员“一路绿灯”。正是得益于领导和工友信任和全力支持,我全力围绕制约新产线达产的技术问题,孜孜不倦开展技术创新:通过将产线的圆型石墨料罐改造成方型,使氮化钒产线的生产效率,使氮化钒生产效率提升了10%;自主研发设计了浸出工序的布水器,增长洗水利用率,使沉钒产线潜能得到最大释放;改进了电铝热法生产钒铝合金工艺,使单炉产量翻了一番……累计完成工艺技术创新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项,用技术创新为产线创造了可喜的效益。在技术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我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与爱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真正在河钢承钢扎下了根儿。

新钒厂快速达产达效,吸引了行业对标学习的目光。我没有沉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在钒铁成本核算岗位上,学习了产品成本构成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了产品成本和效益之间的重要关系,也让我从单纯的提升产品产量转向特色高端产品的研究。我决心,一定要通过技术创新牢牢握住“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双刃剑,实现产线综合竞争力提升。

2016年以来,随着公司“两个结构优化”步伐加快,我和技术团队专注于电铝热法研发、硅热法和自蔓延工艺的研究,一心想将高端钒铝合金打造成行业“冠军产品”,真正用到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2018年,依托河钢集团高校科研平台和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我顺利考取了母校昆明理工大学读博的机会,带着钒铝合金开发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踏上了千里求学之路。

从企业回归校园,我的身份虽然同样是一名学生,但是心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通过理论认真寻找专业领域的问题?现在,我是从企业带着问题回到母校,是要针对产线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我深知,每一项技术研究都必须是有益于企业、有益于产线、有益于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才能不枉此行。

一年中,我在昆明理工学院开始对钒铝合金反应机理、合金渣系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不同渣系条件下对钒铝合金质量的影响,解决渣和合金分离等行业技术难题。在学校里,通过导师和同学们“头脑风暴”式的专项探讨,通过夜以继日在实验室对照终端客户需求反复模拟试算多种渣系组合的原子结合规律,我终于找到了减少钒铝合金氧化膜的奥秘,并第一时间将成果反馈到产线,同步开展中试。

在此期间,独自在承德承担家庭重担,边工作带孩子的妻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年仅3岁的儿子因感染支气管肺炎,住院10余天高烧不退,打来了求助电话。我心焦似火,立即请了一周假期,回到承德,并将已经取得的实验室数据带回了公司。看着生病的孩子和百感交集的妻子,我心中纵有千般亏欠,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一面帮助妻子照料孩子,一面抽时间到产线组织新的钒铝造渣工艺中试。孩子康复了,试验结果也出来了!经过试验,高端钒铝合金的合格率提升15%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创效显著。技术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取,我放下对家人的不舍,再次踏上了返校的列车,全力以赴投入到后续的实验工作。

此时,河钢集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设了“河钢—昆士兰可持续钢铁创新中心”,已经成为集团建设“全球技术研发平台”的又一重大成果。河钢承钢领导综合考量各方面能力与条件,推荐我参加集团遴选前往昆士兰大学访学。彼时,决心与我共同进步,结束两地生活的妻子刚刚考上博士研究生到昆明落脚,我的钒铝渣系研究还没有圆满完成……虽然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却让我左右为难起来。

公司领导向我转达了集团和公司的期待:“昆士兰大学是世界排名前50位的名校和顶尖高等科研学府之一,是最具科研实力的知名大学,在国际上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如果利用该院一流的检测技术,必然能够推动高端钒铝产品研发再上新台阶!”同时,博士导师也鼓励我去更高的平台上,利用更先进的科研设备,开展更深入的专题研究。承载着企业的期待和老师的嘱托,我只能向家人留下几句托负的话语,再次踏上培训及出国访学的新征程。

2019年,经过层层选拔及长达数月的出国培训,我顺利成为当年集团仅有的两位前往昆士兰大学访学学者之一。为了能够尽快开展相关研究,我在出国前已经将钒铝产品相关研究的实验样品,交由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员带回,并提前备足了检测方案,迫切地想通过国际前沿的检测装备,获取产品梦寐以求的完整数据。

2019年11月9日,我终于到达昆士兰大学,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实验室培训。结束培训后,我迫不及待地取出样品,第一时间前往大学检测中心。然而,由于钒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对检测中心规定并不熟悉的我,刚刚到达检测中心未能开始实验,就被中心管理员以危及国家安全为由扣留了。突如其来的状况,令我措手不及,赶紧通过昆士兰大学校方及导师多方协调,才重获批准。

爱默生说过,困难是勇敢者前进的脚踏石。为了确保访学目标顺利实现,既定的检验检测正常开展,我多次通过专业老师及校方沟通,最终以检测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我现场指导的方式,完成了大部分关键的元素成分检测。我一面惊叹于高端检测设备的精准数据,一面将数据整理完善建立数据库,为今后产品升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昆士兰大学停止一切实验室活动,并限制人员外出。大家人心惶惶,充满对未知病毒的恐惧,每个人都为买不到口罩而暗暗发愁。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收到了公司不远万里加急邮递的300个N95型口罩。在异国他乡疫情严峻的时刻,集团公司领导通过视频鼓励我:“科研工作固然重要,也没有人身安全重要,必须做好防护,保护好个人安全,工作可以放放!健康安全是首位!”面对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我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加倍努力,回报企业的关爱,争取将更多科研成果带回去。值得庆幸的是,我在昆士兰大学的前几个月,几乎完成了所有实验计划,利用疫情隔离期间,我完成了数据整理分析和科研著作的撰写,先后完成国际专利申请2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英语论文8篇。

技术一定要用到产线上,让它开出花结出果。结束访学归国后,我第一时间回归岗位,下沉产线,马不停蹄地进行现场试验、专项调研、产线协调和检测成果跟踪……一刻都不敢懈怠,我全力将所学所研转化为产线实际,以实际效益回馈企业的培养。目前,河钢承钢钒铝合金产量质量实现了双提升,成功开拓了国际客户和终端客户,产品粒度及成分指标达到了行业最优,高端产品比例同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回首近十年来的职业生涯,我感谢企业平台的培养,感谢产线技术团队的支持,感谢一路走来那么多锐意进取影响和带动我拼搏的河钢承钢人,我愿倾尽所学所能为国家和企业钒钛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技术创新在产线上开花结果。(万贺利口述 田海霞)

责任编辑:白泽豪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