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企>>国资>>

争当快速达产达效先锋队

——河钢石钢达产达效示范团队、炼钢厂炼钢工段1号电炉甲班工作小记

2021-03-15 17:4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这几天,河钢石钢炼钢厂炼钢工段频传喜讯,3月5日,1号电炉全天产量达到3079吨;3月7日,全天产量达到3086吨,在超额完成3030吨日产目标的同时,还连创新高。这其中,1号电炉甲班表现尤为突出,在2月25日和3月5日实现班产8炉钢,是四班唯一;单炉最优冶炼周期创四班最优。这是一支怎样的团队,他们又是如何为快速达产达效全力以赴的?笔者带着疑问走访了1号电炉甲班。

主动学习,快速掌握工艺要领

今年2月初,考虑达产达效过程中职工劳动强度较大及培训时间不足等实际情况,炼钢厂以炼钢工段为试点推行班制改革。2月6日,炼钢工段从其他班组抽调了9名职工组建了1号电炉甲班,这9名职工是班长马志坤,职工王瑞国、李志华、蔡晓磊、赵文彬、焦占江、褚将钤、王仕鹏和周立平。

“我们面对着崭新的设备和崭新的工艺,电炉冶炼与以往我们熟悉的转炉冶炼工艺差别很大,要想熟练掌握这些新技术,快速实现达产达效,我们首先要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马志坤说,1号电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炉,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面对全新的设备和工艺带来的操作挑战,面对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培训的实际困难,甲班全体职工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和掌握新的操作法。只要有机会,他们就积极参与到与现场的技术人员、河钢舞钢、苏钢的专家,以及外国的设备安装和调试专家的交流中,只要现场有专家,就有甲班职工追随的身影。每每遇到有新设备要调试,新工艺要尝试时,他们总会主动“请缨”,做第一个“尝鲜者”。

扎根现场,厚积薄发,在1号电炉四个班组中,甲班率先在废钢预热应用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率先实现了机器人电极自动接长,这些都为他们缩短冶炼周期,提升生产节奏提供了技术和操作上的强力支撑。

善于总结,把好的做法固化下来

“在达产达效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只有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快速提升操作水平。今天夜班只生产了5炉,我们得分析一下原因和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3月9日9时30分,甲班职工刚下夜班,他们的班后会准时召开,连续多次取得生产佳绩,并没有让他们洋洋得意,面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反而更加清醒和谨慎。

“在此前的生产中,经常出现料篮卡料的问题,我们应该调整料篮的废钢布局,尽可能减少卡料次数,缩短冶炼周期。”炉长王瑞国提议说。该班进一步优化了原钢配比结构,他们根据冶炼钢种终点碳含量、合金成分和残余元素的要求,调整生铁块、切头等废钢的比例,在冶炼高碳钢时适当增加铁块的加入比例,在冶炼高合金低碳钢时适当增加切头的加入比例。

“事故是最大的浪费,也是影响生产节奏的重要因素。”主控工李志华提出建议。该班将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高度重视交接班过程的检查和确认,要求每项工作都要注重细节,压实责任,对事故敏感点明确检查频次和责任人。

“职工分享”已经成为该班班后会上的一个规定动作,他们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及下班时间,不断总结、提炼、固化和优化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有班组特色操作方法,提升了班组操作水平。

分工协作、实现团队能量最大化

简短而有效率的班后会开完了,甲班职工并没有匆忙离开电炉冶炼平台,而是站在角落里认真观察着工友们的操作。对此,马志坤说:“1号电炉是个全新的设备,我们毫无经验可寻,只能是逐步摸索,向兄弟班组学习是操作水平快速提升的一个捷径。我们不白学,我想将我们的人员分工情况与他们分享,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一岗多能、团结协作,确实是甲班班组管理的一个特色。马志坤介绍,吸取此前其他班组因操作人员不明确,沟通不畅通造成出钢事故的教训,甲班再次明确了每名职工的岗位职责。他们根据每名职工的特点和专长,采取定人定责的方式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比如李志华,他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炉前操作经验,注重工作细节,十分严谨,我们就把他安排在电炉主控操炉工的岗位上。”

“明确分工,不是各自为战,而是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协作。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职工的一岗多能。”马志坤说,该班还实施了AB角岗位互换制度,最近他们刚进行了一次岗位轮换,让职工更全面地掌握电炉冶炼工艺,实现从“一招鲜”向“多面手”的转变。

“我们工作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1号电炉尽快达产达效。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这个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1号电炉甲班职工自信地说,他们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赵海燕)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白泽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