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企>>国企人

以"毫厘之精"服务客户和产线
——记“河钢集团十大青年技术标兵”、河钢石钢技术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工程师王绍丹

2017-05-27 16:30: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加工原材尺寸的“毫厘之精”能创造多少效益?一种新型测量仪的发明运用能提升多少效率?参加工作11年间每天坚持工作学习能带来多少提高?对于这些答案,河钢集团十大青年技术标兵、河钢石钢技术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工程师王绍丹一开始也不知道,他只是在产线解决技术难题,在市场倾听客户需求,挤出闲暇“自我充电”……日复一日,王绍丹用果敢的担当和不懈的坚持,勾勒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奋斗者”形象。

满足客户需求是技术人员的“存在价值”

2016年12月,正在轧钢厂现场检查产品质量的王绍丹接到了一通电话,西南某车辆零部件生产龙头企业急需40吨60Si2CrVAT弹簧钢银亮材,作为客户“铁哥们儿”的王绍丹立即答应下来。

这个钢种的工艺处理十分复杂,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即使给这40吨订单“加个塞儿”,也不可能按照客户的期限完成生产。为解决客户燃眉之急,王绍丹只能“另辟蹊径”:“用我们的利库材来生产!”

客户所需材料尺寸分别为Φ24mm和Φ31.75mm,可利库材中,最接近该尺寸的上限材分别为Φ25mm和Φ33mm,利库材的钢材尺寸与客户要求的交货规格之间仅1mm的加工余量,似乎很难满足相关银亮材用热轧(退火)原料圆钢内控标准。由于以前出现过某核心客户残余黑皮的质量异议,相关部门对此顾虑重重,王绍丹明白,扛起责任的时候到了。他和相关部门一同拟定具体的试验步骤及生产方案,轧钢厂、钢益、安全生产管控中心、技术中心各就各位,通力合作。   

轧钢厂负责热轧原材的挑拣,王绍丹与产线职工一起测量选材。到了银亮过程,王绍丹更是寸步不离地在钢益生产现场全程跟踪指导检查,做到“生产过程中支支测量,随时调整。”矫直精度控制、校准中心偏差、钢材尺寸记录……生产虽缓,但一切有条不紊,非常顺利。

针对可能出现的黑皮残留等问题,王绍丹还在试验及生产方案中特意“加补”了风险评估和相关应对措施,为此次生产上了“双保险”。三天奋战,40吨订单提前完成,经客户检验全部合格。王绍丹坦言:为客户分忧,正是技术人员价值所在。

善于举一反三是技术人员的“进步捷径”

产线的每项工艺创新,都始于客户需求。今年1月,王绍丹再次拟定试验方案并进行跟踪,力争将供所有3个客户、6个差异规格的60Si2CrVAT银亮材原材尺寸由大2mm降低到大1mm(正公差),验证提升银亮线的保证能力。半个月后,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关于供某核心客户银亮材使用利库材工艺试验》《关于减少60Si2CrVAT银亮材原材尺寸工艺试验》两项试验不但解了客户的“远渴”,更将60Si2CrVAT的银亮工艺提上了一个新高度。

经上两役,王绍丹趁热打铁,让银亮材生产工艺控制精度再上层楼,同时尽最大可能提高银亮材成材率。他扎根现场试验分析,总结出12mm至80mm所有不同规格银亮材所对应的最小热轧原料尺寸、允许偏差最小直径及不圆度、定尺长度、弯曲度、表面质量、硬度等数据,这一系列实验控制结果经产线实践和反复修改,成为河钢石钢《2017年银亮材用热轧(退火)原料圆钢内控标准》,用来指导所有高端银亮材的生产;自2月份施行以来,已在原来基础上提升银亮材成材率2至3个百分点,预计年创效可达400万元以上,银亮材交货期、产品质量等客户保障能力更是显著提升。

王绍丹的进步,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产线实践,更离不开他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加以运用的睿智,凭借这种睿智,王绍丹近两年获得授权专利11项,其中由他主笔申报的就有6项。

秉承严谨认真是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王绍丹不但负责轧钢工艺技术研究,还担起某战略客户产线客户质量保障工程师的重任;而河钢石钢后部产能提升项目,也要求王绍丹这种技术能手投入其中。自去年年底至今,河钢石钢创新后部加工渠道,已与十几家企业合作,进行钢材外委后部处理,这些企业的加工控制指标,亦需王绍丹的指导监督。

2016年底,供河南某核心客户的20CrMnTiH硬度超标2HB,此结果让王绍丹大感意外。银亮过程会小幅增加钢材硬度,但差异化钢材在银亮步骤中具体的硬度增加数值,并没有人研究统计过。粗矫、车床、压光、磨光……王绍丹和同事在产线上经过系列试验,统计出每一步骤的硬度增加值,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操作,解决了此起质量异议。

今年初,在大量积累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王绍丹大胆提议,将退火协议上的退火后硬度值由285HB改为265HB,给银亮过程预留了加工后的硬度增加值,因此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银亮材产品订单呈现“井喷式”增量。

“集团为青年人提供的不仅是工作岗位,而是提供了很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平台给大家提供了,你们准备好了么?”于勇董事长在2017年五四青年座谈会提出的这个问题,让王绍丹思索良久,同时也让他热血沸腾。“在技术领域拓展越宽,就越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王绍丹说,他要继续在服务客户、服务产线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充电”,让自己更自信地喊出“我准备好了!”(杨旭) 

责任编辑:白泽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