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企>>国企人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记河钢石钢产线客户质量保障工程师先进个人、轧钢厂工艺工程师刘献达

2017-03-06 08:34: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2月7日,站在河钢石钢营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领奖台上的刘献达激动万分。他自豪,他是河钢石钢第一批与营销战士共同站在领奖台上的产线客户质量保障工程师;他激动,那金黄的牌匾上凝聚着过去一年里维护客户付出的艰辛,承载着公司对他工作的认可。此刻,他的工作方向更加明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为客户创造价值不畏付出,一定要对得起产线客户质量保障工程师先进个人这个称号。”

让脚步离市场更近 精准把握客户需求

2月14日,轧钢厂大棒线为德国某客户轧制的一批钢材成功下线,检测数据表示,产品控制情况比较理想。“曹工,贵公司的产品已经完成轧制作业,我们立即组织后续的修磨探伤,等待你们过来验收。”刘献达将生产情况通过微信快速传递给客户。

与客户直接沟通,零距离听取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建议,对于刘献达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也是一种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工作方式。“以前,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满意与否,主要通过销售人员传达;现在,我们能够直接从客户那里听到各种声音,对我们产线的工艺优化、技术提升大有益处。”刘献达说道。

刘献达工作方式的转变源于河钢石钢产线客户质量保障工程师制度在产线的落地。去年8月份,河钢石钢首批96名产线客户质量保障工程师走马上任,刘献达作为其中一员,主要负责德国某客户产品生产过程。这种“一对一”以“保姆式”的服务保证质量,使得刘献达有了与客户直接对接的机会。去年10月份,刘献达第一次来到客户生产现场,实地了解客户生产工艺。“这种直观的接触少了只看技术协议书的抽象认识,多了对客户下道工序和产品用途的深层次了解。”也正是这次走访,刘献达对公司供给客户产品中质量问题的改进有了初步构思。

让“炮火”常响耳畔 将满意留在客户心中

该客户为世界级高端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苛,产品生产完毕后,客户方负责人来公司现场验收,产品全部合格,才能发货,稍有质量不合,客户就会拒收产品,而此前个别钢材定尺不合成了困扰刘献达和轧钢厂的难题。根据客户技术协议要求,轧钢厂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了产品定尺剪切温度和长度的范围,只要钢材温度、剪切尺寸都控制在一定区间,就能满足客户定尺要求。

然而,客户验收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定尺不合的问题,一旦一支钢材定尺不合,整批产品客户都会拒收,并且要逐支测量确认。为了解决定尺不合的问题,刘献达多次现场跟踪,寻求解决方案,但始终未果。直至到客户现场走访,刘献达了解到客户产品是倍尺使用,如果定尺剪切下限离临界值较近,热胀冷缩后极易突破下限值,客户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废品。

“来到客户现场,‘炮火’声更真切,我们生产方案的优化更加有的放矢。”接下来,刘献达又对以前的操作要点进行重新梳理,重新采集跟踪数据。最终,他确定出钢材在一定区间进行锯切,锯切长度最短不能小于7860mm。该制度推行以来,钢材定尺不合问题迎刃而解。

让“炮火”常响耳畔,刘献达与客户沟通交流的内容中更多的是听取客户的意见建议。得知客户对产品表面质量要求极为严苛,刘献达在防止钢材收集、搬倒、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伤方面,已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表面磕碰伤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刘献达在现场跟踪发现,钢材在修磨后进行探伤的过程中产生磕碰伤,经过对钢材表面磕碰伤原因分析,他发现该产品特用的打捆钢带与钢材摩擦表面出现划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月份,刘献达与各工序技术人员协商将该产品修磨后的收集方式进行优化,对钢材进行平摊存放,为防止散捆,只对钢材两端用绑丝进行紧固,这种方法使钢材表面磕碰伤大幅降低,探伤合格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我的职责就是更多地倾听客户的困难和诉求,让产线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案更适合客户需求,将满意留在客户心中。”刘献达说道。(闫夏萌)

责任编辑:白泽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