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宣钢高海军:投身炉台终不悔 千锤百炼始成钢

2016-05-10 10:21: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白泽豪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辉)作为一名炼钢工,他从6吨炉区一路走来,见证了河钢宣钢炼钢事业的发展和变迁。在工作的23个年头里,他因挚爱而坚守,为梦想而执着,以过硬的技术和本领,先后取得炼钢高级技师,荣获河北省技术能手、张家口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就是河钢宣钢公司劳模,一钢轧厂炼钢作业区3#转炉甲班炉长高海军。

    对于一个肩扛重任的登攀者而言,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便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利器。从当上转炉炉长的那一刻起,高海军就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明白这份沉重是“带好一个班,炼好每一炉钢”的职责,更是来自上级领导的信任。每天上班前,高海军都要提前到岗,认真检查氧枪、副枪等关键设备,认真观察炉况,了解上一个班铁水分析情况,他明白,要想炼好一炉钢,每个细节都不容疏忽,哪怕一丁点儿的大意都会酿下大错。生产过程中,他坚持不间断地观察炉况,加强炉前看火、氧枪升降的指挥,控制好铁水、废钢装入量和各种合金的配制,优化终点控制,严格执行挡渣操作以及出钢后的吹氩控制,确保每一炉都是合格钢水。

    面对严峻市场形势,挖潜增效是企业当前第一要务。为了降低炼钢成本,高海军在生产中积极开展成本核算,他精打细算,及时记下每炉钢水的温度、碱度、各种物料消耗的数据,对当班的生产节奏、工艺路线、操作要领、护炉情况、钢水质量、钢包温控等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佳配比,调整冶炼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物料浪费,使技经指标不断提升。众所周知,白云石是转炉炼钢生产过程中重要的造渣原材料之一。高海军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从优化转炉入炉结构着手,充分利用转炉富余热量 , 使用生白云石代替部分轻烧进行造渣,同时,他还建立了铁水预知快速反馈机制,及时掌握铁水温度和成份,合理计算炉渣碱度,优化生白云石和轻烧白云石入炉配比;制定合理的造渣制度,精细职工操作,采取分批加入的方式,避免了一次加入量过大造成熔池温度骤降,发生返干现象。这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生白云石使用方法,不仅创新性地降低了辅料消耗,更提高了转炉金属收得率。通过在三座转炉上推广,仅使用生白云石一项就可降低成本0.38元/吨。去年,高海军所在生产甲班钢铁料消耗完成了吨钢1049.51公斤,全年产量近24万吨,成品碳内控达到98.12%,比作业区高出2.34%,全年综合指标在百吨炉区各生产班组中排名第一。

    2015年,一钢轧厂深入开展“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售价”专题攻关,推动“普转优”战略全面落地。低合金钢占炼钢作业区钢水产量的60%以上,要保证低合金钢质量,就要保证钢中的合金成分达到规定范围。炼钢作业区组织技术骨干重点对低合金钢终点窄成分命中率进行了专题攻关。他们在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加强合金料品位和质量抽查,严格转炉出钢挡渣,控制钢水二次氧化一系列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危难关头,高海军又一次冲在了攻关决战的最前线。通过细心观察,他发现了症结所在:原来每炉钢水冶炼完毕后,要在出钢过程中加入合金料,调整钢水的合金成分。而合金料成分吸收率直接与出钢时间长短有关。凭借多年的炼钢实战经验,高海军判断原有出钢口内径偏大,使转炉出钢时间偏短,影响了合金料成分的吸收率,制约了钢水成分内控率的提高。他果断提出应对出钢口进行改造,将转炉出钢口内径从145毫米减小至140毫米,经过缜密计算,使出钢时间从原来的3分钟延长至5分钟,扩大了合金料与钢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合金料的吸收效果。2015年全年,他所在班组钢种综合内控成分指标遥遥领先,达到94.68%,为“普转优”的落地做出了积极贡献。

    投身炉台终不悔,千锤百炼始成钢。高海军将美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熊熊炉火。站在新的起点,他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矢志不渝的炼钢梦,并向着一个个新的高峰不断攀登!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