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宣钢杨巍:为稳定产品质量提供自动化支撑

2016-04-15 16:25: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白泽豪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 闫蕊蕊)4月14日上午,河钢宣钢小型轧钢厂二小型作业区正在轧制直供南方电网的4#角钢。“郎哥,程序修改以后3#剪运行没有出现问题吧?”青年高级电气工程师杨巍站在冷床前,向二小型作业区技术主管郎永忠询问道。

    “这一周剪切都挺顺畅,改造效果不错!”郎永忠说。

    原来,自去年下半年河钢宣钢二小型型钢项目改造完成后,作为改造利旧项,3#飞剪在轧制螺纹钢时最多剪切五刀。“轧制大规格角钢时,这个剪切数量没有问题,能够保证正常生产!但是,当我们轧制到目前的最小规格产品,也就是4#角钢时,切五刀后就使角钢长度较长,容易发生打扭现象,需要人为将摆放方向不正确的角钢矫正再通过冷剪导位,既影响了生产节奏,又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杨巍介绍道。“所以,作业区决定将3#剪剪切数量增加,这样可缩短冷床上角钢的长度,避免钢支打扭或摆放不正。但这需要对3#剪程序进行修改,我们联系了设备改造时的设计单位,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拒绝我们修改程序的要求,就连原来的程序注释也没有给咱们。”说到这儿,郎永忠皱起了眉头。

    寄望于项目设计单位的路子行不通,只能靠自己!杨巍和厂内资深电气专家洪杰扛起了飞剪程序修改的重任!没有程序注释,无疑增大了改造的难度。但他俩没有退缩。他们先是对现场设备和工艺要求参数进行了细致记录和研究,再将程序下载到电脑中进行监控。“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就一点一点地对其中的关键参数以及PLC程序中点和语句进行猜测与监控,遇到检修我们就对其中的一些参数进行修改,通过上线试运行来确定这些参数的意义是否正确,虽然方法笨了点,但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杨巍几句话道出了改造过程的艰辛。

    就这样,杨巍和洪杰用了4天时间,将程序捋顺,并确定了各个关键点的意义,为修改PLC程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很快,他们就确定好了修改方案——利用原来的输入输出,将PLC中的程序由原来的最多5刀增加到了8刀!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编程功底,经过两个昼夜加班加点的奋战,杨巍完成了程序修改,并在项目完成的当天将其重新编写的程序放入PLC中进行监控试运行。

    3月28日,他们利用检修进行转车空试,改造取得一次性成功!3月29日,上线试轧,8刀剪切顺利完成!“从程序解码到修改,经历了近百次反复实验,虽然过程艰辛,但能为稳定生产和质量提供支持,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杨巍如是说。

    据了解,飞剪程序的成功改造,不仅有效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使日历作业率平均提高了0.5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9.6%,较改造前提高了0.8个百分点!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