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市场和现场作为创新“主战场”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职工积极主动创新创效记事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7-24 14:25:07 责任编辑:白泽豪

    2015年是河北钢铁集团科技创新年,石钢公司职工紧盯市场和现场,积极探索实践,以理念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和“金点子”,为公司提升效能、降本增效,以及保客户、保市场做出了贡献。

    “专利”要服务于现场和客户

    “知耻而后勇。现在下定决心攻下弯曲度测量这个‘堡垒’,还为时未晚,我们一起加油。”听着石钢技术中心一级业务主管刘建培的一番话,轧钢流程工艺员王绍丹目光坚定地点头。去年以来,石钢公司供某几个重点客户的部分热轧材和矫直材出现了弯曲度超标的质量缺陷。某知名合资汽车客户甚至直接派来了两名技术人员,在公司现场对钢材逐支进行检测确认后才允许发运。

    “脸上挂不住”事小,公司产品质量信誉事大。所有钢材出厂前都需要进行弯曲度测量,虽然矫直材经过了矫直处理,但是仍不能保证所有钢材的弯曲度都合格。如果在弯曲度测量这一关还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不合格材得不到及时的二次处理便流向客户,将造成质量异议问题的发生。通过分析倒推问题原因,技术中心决定自主开发一种可以便捷检测弯曲度的工具,而这个重担就落在负责轧钢流程工艺的刘建培和王绍丹肩上。

    公司很快批准了研发立项,项目正式开工,可自主开发测量仪谈何容易,王绍丹夜不能寐。以前的钢材弯曲度测量,一直采用“直尺+塞尺”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双人配合操作,即一人先用直尺抵靠住钢材,然后由另一人用塞尺向直尺和钢材中间的缝隙塞,通过不同规格的塞尺数量,来计算钢材弯曲是否超差。不仅公司如此,来厂检测的外方专家也是用这种方法。“塞尺的功能,一定可以用其他东西来代替。如果我是职工,一定想只用一根直尺就能测量。”一人操作代替两人操作,且测量精度还要更高,其重点就在于塞尺功能的替代和提升。数月的研究和思考,终于换得了“灵光一现”。王绍丹结合参加集团创新工程师“TRIZ”培训中所讲到的理论———“裁剪及技术冲突的解决”,加上“换位思考”和“创新思维”,经过反复多次的方案修改和样品试制,研发终于获得了成功,一根“带着百分表的直尺”问世了。

    在信息物流中心耿梅雁的配合下,经过反复三次的产品合格测试及修改,6月24日,技术中心将11套棒材弯曲度测量仪移交给了轧钢厂,正式投入现场使用并完成全部性能测试。“每一套测量仪都获得了国防科工委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出具的测试证书,测量精度均能满足±0.1mm。”王绍丹话音刚落,刚经过仪器使用培训的现场工人就接上了话:“我刚尝试了一下,自己就能量,速度也快了,精度也高了,1米以内的弯曲度可以测量,而且连‘波浪弯’都能测出来……”说起新工具,大家的好评如潮:“一说就会用”、“方便”、“实用好用”。

    该创新成果已经申报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发明也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其实在职工眼中,仪器是否取得证书“无伤大雅”,简单实用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专利”。根据公司质量异议处理部门的测量仪使用情况回馈,他决定再对工具进行升级,变成可伸缩的易携式测量仪,让他们能够“揣着工具走客户”。“‘专利’一定要服务于现场和客户,那样才能叫创新。”王绍丹说。

    创新在“实”不在“大”

    “一开始就是在检查减速机时发现了异响,然后想着用更经济高效的方法处理一下,没成想得到了‘创新’的奖励。”轧钢厂大棒线点检员董飞笑着说道。今年3月份,董飞和同事在点检设备时发现9号减速机四级轴和轴承配合处已磨损严重,整个轴系下沉了1厘米。

    分析故障时,一贯细心的董飞发现了四级轴上的吊装螺纹孔,而这个孔平时都是闲置“无用”的。他把四级轴上的压盖拆下后打孔,并用螺丝将轴承压盖和四级轴的吊装螺纹孔连在一起。这样一来,四级轴的重量重新作用在轴承上,有效防止了四级轴因磨损所造成的下沉。3月4日改装后,省去了40小时的换轴时间和10多万的维修费。董飞也获得了公司金点子“能手”的称号和奖励。

    “不为奖励,只为创新的那份成就感。”这次获奖后,董飞不仅仅局限在“问题设备”上动脑筋,针对一些降本潜力点和维修“老大难”,他也开始做改造假设并作图研究。5月份,董飞通过创新改造,解决了大棒线2号和4号轧机底板拆装困难的问题,并再次获得公司降本金点子“能手”称号。现在,他又针对更换轧机机芯时容易出现底座滑落的现状开始了创新改造,“哪里的设备工作效率或者安全系数不高,就想试着革新一下,根本停不下来。”董飞说,改造设想现已有了雏形,但仍需完善。

    公司“金点子”评选活动由来已久,而在集团和公司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大方向的引领下,公司加大了活动中创新创效的权重,奖励也更加向一线倾斜,这无疑更加调动了广大一线职工的创新积极性。1至5月份,公司“金点子”活动共创效100多万元。

    “创新在‘实’不在‘大’。保证现场生产更顺利、更安全,费用更低,就是出发点。”作为连续两个月在公司“金点子”评选中榜上有名的女工,信息物流中心衡器维检班班长邵英芳对创新深有体会,她最新的“创新理念”来自于郑久强的启发。5月20日,全国劳模、唐钢高级技师郑久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公司举行,报告会后,在回答记者采访提问中,郑久强对创新做出了自己的阐释:“创新就是踏踏实实立足岗位,不断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这样的目的……”这段话被记录在了报纸上,更深深地印在每一名职工的心中。的确,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工作,创新灵感遍地可寻,创新成果也必层出不穷。(杨旭)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